漫遊谷埔踏金龍

1/1/2009 - 天晴

元旦日,天色晴朗,既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,亦是郊遊好日子,於是到沙頭角區的谷埔,來趟眾村漫遊,由老圍、新屋下至二、三、四、五肚,逐一探訪。然後登上山火瞭望台,一走減龍脊(金龍脊)。最為高興的是看到二肚的一株梅花大樹,和山火瞭望台旁的吊鐘王,皆顯冬日花嬌的美態,加上沿途的問路石和山界石,為旅程增添不少趣味。

從鹿頸起步,先來趟熱身,沿車路走至鹹坑尾村,原想一探這祖籍福建而在此定居的藍氏族人,看看藍氏宗祠以及村前的一排檳榔樹。可惜剛走至村口的廢屋,已有村民喊叫提示路不通行,不太歡迎我們入村,只好放棄,轉往另一方有一群野牛躺臥的大片草地。踏入冬季,草坪盡是金黃,吸引了不少攝影發燒友來取景,並從他們的交談中得知這是他們的攝影勝地呢。

經過河瀝背,來到雞谷樹下,兩村同屬朱姓,為同宗分支,而村內有朱氏祖祠。閱讀村通告,知悉鹿頸一帶的朱、藍、陳、黃四姓居民組成的鹿頸同鄉會,正籌建鄉公所,看來也是維繫區內村民的努力。

離開雞谷樹下,沿海岸小徑登上黃坭湖山坳,此處的「南螺朝北斗」禾坑李氏穴,經重修後只剩下「由於年代久遠,墓誌不能盡錄」的碑文,看來昔日土名已消失了。下走至鳳坑村,這村於二百多年前為來自惠州的張姓先祖所建,據說1960年代曾有近200名村民在此生活,但至今大部份已搬離,餘下來的村民似乎也不太歡迎外人來訪。除了村口的明顯告示外,遊訪當天,即使只是站在村口看看,已見村民作遙遙監視,似乎相當認真。

續沿海岸走,便來到谷埔,未入村先探村口的啟才學校和協天宮。然後走過岸邊堤圍,來到松記士多。只見英雄樹旁人頭湧湧,原來正在舉行「東北縱走越野馬拉松」活動,在此有一工作站,難怪如此熱鬧。

步過蘆葦群,赫然發現路旁有一塊問路石,又是一個走過無數次也看不到的新發現,可惜只看到上方的「左右」二字,下面應該寫著往那兒去的地方名就實在模糊得看不到了。前走至那所獨立於田野前的「蘭桂騰芳」大屋,平日總是大門鎖上,今天屋主剛巧回來,閒聊間他也表現出緬懷昔日農村生活的點滴,在我們面前的大片荒廢草叢,原來在他眼中仍有著昔日方格農田的痕跡呢。

離開大屋,循田野間小徑經過新屋下,沿著河溪,進入肚區。這一帶有著幾條以肚為名的村落,由谷口的二肚,沿著溪流經過三肚和四肚,直至山腳的五肚,分據河谷。據說肚為客家語,是指山窩的平地,特別是中部隆起部份,算是地形的描述吧。這些村落差不多已全荒廢,只餘四肚的盈生農場仍在經營,養殖蜜蜂和提供客家菜。至於散布路旁的燒烤爐,看來也是昔日的經營經驗之一呢。此外,二肚的村居算是保持得不錯,其中的鄭氏宗祠似乎仍有村民回來打理,而門前的那株梅花大樹,更是開得相當燦爛,為翠綠田野添上雪白色彩。

梅花

山腳的五肚,部份村屋亦很完整,村後更有短瀑淺潭,頗有與世隔絕之感。潭後有小徑上山,相信是可直登減龍脊的,且待他日試走吧,至於三肚,村屋已塌毀,只剩下幾道磚牆隱藏於樹叢間,探遊也不易了。

循河溪回走,再次經過新屋下,細看各家各戶大門上的八卦,也是種樂趣。沿小徑走至老圍,相信這處應是谷埔最早的村落了。經過村口的社稷大王神壇,便來到排列成行的村居。這村雖未見圍牆,但倒有「東來紫氣」的圍門。村內不少房舍都相當古雅,部份還保持著昔日農耕用具,讓人懷想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的生活。此外,由於這兒是個雜姓村,故此有不少宗祠,包括何氏、楊氏、宋氏及李氏等,都是傳統的客家宗祠模式,中間是歷代祖先神位,旁邊供奉觀音,以求其庇佑。其中宋氏宗祠,將修祠及捐助紀錄,寫在牆上,和一般的碑記形式不同,相當特別。

看著房屋密集的老圍,再連同眾肚,和海邊堤圍後的大片田野,足見谷埔的規模。加上村口的學校、廟宇和碼頭,和沙頭角墟只是一海之隔,相信谷埔昔日一定是主要村落。從谷埔有不少古道,分通榕樹凹、鎖羅盤、經分水坳至荔枝窩、阿媽笏、和烏蛟騰等鄰近村落,雖然部份古道已隱藏於叢林中,不再通行,但已足見其四通八達。據說昔日的官道,由九龍要先往沙田,坐船至涌尾,再經烏蛟騰,翻過山頭至谷埔,然後在此坐船往沙頭角,繼續北上京師,可見其為交通要點。可惜時至今日,反而因為交通不便,差不多所有居民皆已外遷,只有少數村民偶爾回來打理舊居,難怪不少村屋漸變荒廢。翻看舊報,原來此處和鳳坑居民,也曾在1979年向政府爭取由鹿頸延伸車路至村前,可惜不果,否則今天的面貌定會大不同。(閒話:沙頭角一帶的村落,組成沙頭角十約,唯獨是谷埔和鳳坑卻沒有參與,究竟是何因由,很值得探討。)

篦麻
篦麻

離開谷埔老圍,經過村旁的大榕樹,便踏石砌古道,緩緩往山上走。走至山腰,發現路上的問路石,寫著「右往烏交田,左往荔枝窩」。按郭嵩、魯丁所編的「港九旅行路線圖」一書中提到,這兒有小路直通往烏蛟騰(以前稱烏交田),為谷埔至烏蛟騰的捷徑。可惜現在已很少人提及,稍進已覺樹木叢生,未知這捷徑是否仍可通行了。

走上分水坳,經阿媽笏,轉走郊遊徑至山火瞭望站。站旁的吊鐘王,紅花開得相當嬌豔,但據站內工作人員表示,再過兩星期才是最盛開的時候,看來來年得趁適當時間再來欣賞了。離開瞭望站,沿郊遊徑下行一段,便轉走山脊,先經一段竹林隧道,然後開始進入減龍脊。初段是茂密的叢林,雖只是及胸,但仍要費點勁去穿過。途中可俯瞰谷埔田野和散布的村落,可惜煙霞頗大,否則會更吸引。

紅花荷/吊鐘王
紅花荷/吊鐘王
紅花荷/吊鐘王
紅花荷/吊鐘王

沿脊續行,叢林漸疏,看著山嶺的青翠樹林帶,完全有著龍背延伸的感覺。走進樹林,排列有序的高樹,令人感到相當舒服,步伐也來得輕快了。只是偶見樹木似被雷擊轟得破散,看來這些高樹相當引雷,雷暴日子千萬不要在此走動呢。在這山脊樹林間,有著兩塊山界石,為雞谷樹和鹹坑尾的藍、朱二姓居民所立,以示這是他們的地頭。沿脊續下走,很快便接上鳳坑郊遊徑,望著被斜陽照耀得金光閃閃的鹿頸漁塘,原來已不知不覺間在此漫走了一整天,於是匆匆沿郊遊徑下走,回到雞谷樹,踏上歸途。

封山印

後記:事隔一個月,再次重臨谷埔,相約友好來四肚的盈生農場,來品嘗客家菜。在和暖陽光中,涼風吹拂下,田野樹蔭間,圍坐八仙桌,用著可能比自己還有歷史的雞公碗來進餐,也饒有風味。飯後還有養蜂介紹,也算是飯後娛樂呢。